【新华日报·交汇点】以文化育人赋能“双高”建设为区域经济注入职教新动能

作者:材料工程学院日期:2025-09-29点击:21

又是一年开学季,4700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怀揣着憧憬与梦想踏入校园,正式开启人生崭新征程。他们满怀欢喜与好奇,从老师手中接过印有校徽的定制脸盆。这只 “一辈子用不坏的脸盆”,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承载着学校对新生满满的关怀与殷切期待。

近年来,在江苏深入推进“1650”产业体系建设、徐州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的背景下,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新双高”建设契机,将文化育人深度融入技能人才培养,以“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文化铸魂”的实践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聚焦省级样板党总支,引领党建融合新征程。

在学校党委指导下,跨院系成立了“双高计划”专业群联合党支部,党支部成员都是专业群内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材料学院更是以创建省级样板党总支为契机,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与江苏省橡胶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党员教师带头参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在重大项目中勇挑重担,以党建引领推动业务发展,开启了党建融合的全新征程,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聚焦“双高专业群”,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国家“双高计划”与江苏“1650”产业体系,将专业建设与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深度融合。针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特色专业群,通过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专业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与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牵头成立3个全国性职教集团,建成7个“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推动“专业建在产业”“课堂搬进车间”,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为徐州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筑牢人才根基。

聚焦“橡胶专业文化”,厚植技能人才新内核

学校匠心独运,构建“一核三体五维协同”的橡胶文化育人体系,将“耐砺炼 善配合 胜弹韧 勇承载”的橡胶精神,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到课程设置的精心雕琢,将职业素养、产业文化等内容巧妙嵌入,通过举办技能竞赛、产业历史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打造“工院1号”球拍、“一辈子用不坏的脸盆”等特色IP,让专业文化可触可感。依托专业群建设,将企业文化、行业精神无缝融入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悄然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源源不断地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兼具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聚焦区域经济发展,赋能产业升级新动能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产教融合实践,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在人才支撑方面,已累计为江苏橡胶协会、徐工集团等产业输送技能人才超万名,众多毕业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撑起产业发展的一片天。在技术服务领域,校企合作项目成效斐然,为企业新增产值数亿元,助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大步迈进。在校地联动中,成立“政行企校”理事会,广纳近千家成员单位;与新沂市政府共建“新沂学院”,入选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与鼓楼区政府共建大学科技园等“三园”,入驻企业40余家,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110个,在国家级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成功构建起“教育推动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新闻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d616f9e4b0fc349022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