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汽车工程学院开展“踏寻红色印记 熔铸思政新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汽车工程学院 日期:2025-07-08点击:19

71日,汽车工程学院青年学子怀揣敬意与使命,走近可亲可敬的退役老兵,深入开展踏寻红色印记 熔铸思政新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以青春之名,聆听老兵亲述那段枪林弹雨、建设祖国的峥嵘岁月。此行,不仅是追寻尘封的印记,更肩负着将这份厚重的生命故事凝练为动人心魄的思政新声的光荣使命。

致敬“活历史”,赓续红色血脉。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在徐州市鼓楼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与精心安排下,实践团队首先来到琵琶街道李沃社区,叩响了退役老兵赵长江的家门1979年那会,我驾驶着汽车跟随着大部队穿越敌占区……”坐在简朴的客厅里,赵目光炯炯,思绪仿佛瞬间回到了那炮火纷飞的岁月。“一声炮响,我耳朵开始流血,然后就听不见了,当时就一个念头:豁出这条命,也得把兄弟们安安全全送到!”这穿越四十余载的嘶吼,在安静的客厅里炸响,让记录的学生指尖发颤,仿佛亲历那生死时速的钢铁洪流。硝烟未散尽,信念铸成山。告别赵老,实践团队转赴丰财街道下淀社区的国防教育馆,玻璃展柜折射的冷光中,退役老兵吴作连挺直脊梁静立。“当兵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事!”讲述完自己的参军经历后,吴老深情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最后,吴老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一定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报效国家!”这番质朴而饱含期望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场的每一位队员

熔铸“新课程”,赋能思政课堂。硝烟散尽处,精神永传承。离开国防教育馆,心潮澎湃的实践队员们踏上了返程之路,然而,心灵的淬炼与思想的升华才刚刚开始。实践队员们深知,此行叩开的不仅是老兵的家门、展馆的历史大门,更是一扇连通红色基因与时代脉搏的思政之门。“赵爷爷那句‘豁出命也要送到’,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军令如山、什么是革命年代汽车兵的生死时速!”张福元同学动情地分享着他的感悟,手中的笔记本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心得。吴老的谆谆嘱托——“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报效国家”,更是被队员们铭记在心,成为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国防教育馆的展陈,不仅展示了历史,更昭示了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国家安全的重要。从倾听历史的回响,到熔铸时代的新声,实践团队迅速进入关键的“学习转化”阶段。组织研讨会,整理访谈录音、翻阅文献、剪辑素材、制作课件,将赵长江老兵的战场生死时速、吴作连老兵的坚定信仰与期望,以及国防教育馆展现的磅礴精神力量,精心“熔铸”为一堂堂极具感染力、贴近青年思想的“行走思政金课”。

宣讲传薪火,青年长才干实践队员们深知,老兵精神的传承不能止步于课堂,更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点燃更多年轻的心灵。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火热的激情,队员们利用暑期返乡契机,主动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思政宣讲,开启了一场场感人至深的“双向奔赴”。实践队员、退役大学生士兵徐同锴率先行动。他回到家乡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桥双语学校,以《接过老兵旗帜铸魂青春征程——从自卫反击战记忆到当代青年担当》为题,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他结合自身军旅经历,深情讲述了赵长江爷爷在枪林弹雨中驾驶汽车保障运输的惊险故事,以及吴作连爷爷对青年一代“勤奋学习、报效国家”的殷切期望。徐同锴将老兵们不畏牺牲、忠诚报国的精神,与新时代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品德修养相结合,引导孩子们思考“红领巾”的责任与担当。互动环节,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表示要向老兵爷爷学习,做勇敢、爱国的好少年。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汽车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用心灵倾听英雄赞歌,成功将老兵的峥嵘岁月熔铸为打动人心的思政新声,并通过返乡宣讲将其广泛播撒。这趟“双向奔赴”的旅程,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也激励着青年一代将爱国情、强国志化为刻苦钻研、矢志报国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澎湃的青春力量。


一审:汽车工程学院 张永暖

二审:汽车工程学院 顾广辉龚魏魏

三审:党委宣传部 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