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赋能成长】我校举办第九期学工大讲堂:学生工作中的谈心谈话与家校协同策略

作者:学工处 吴迪 日期:2025-11-06点击:12

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班主任育人工作的温度、深度与效能,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近日,学工处特邀江苏师范大学卫健办主任石岭老师,开展题为“学生工作中的谈心谈话与家校协同策略”的专题讲座。学工处处长张妍妍、二级学院副书记及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共240余人参与培训,共同探索育人工作的科学方法与实践智慧。活动由学工处副处长秦黎明主持。

石岭老师以“育人最后一公里”为切入点,强调谈心谈话与家校协同是决定育人成效的关键环节。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需求,她从三个方面,详细讲授了辅导员和班主任如何掌握精准有效的沟通与协同策略,帮助学生持续赋能。

传授谈心技巧,搭建师生“心之桥”。在谈心谈话技巧分享环节,石岭老师系统讲解了从“谈”到“心”的沟通艺术。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石岭老师深入剖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指出心理干预的关键在于识别并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她强调,辅导员要善于通过日常观察、资源链接和信任建立等方式,洞察学生行为背后的真实渴望。针对常见学生问题,她以现场角色扮演的示范方式,生动地分享了“四步破题法”实战框架:找准问题、引导认知、共商方案、规划跟进,助力辅导员和班主任实现师生间的高效沟通。

破解家校协同难题,共建育人“同盟”。在家校协同方面,石岭老师聚焦当前家校沟通困境中存在的“文化冲突、代际沟通障碍、法律认知鸿沟和责任归属争议”等难点、痛点问题,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出“平等尊重、主动沟通、目标一致”的应对原则,并建议采取引入第三方调解、签署信息授权书、启动支持小组、构建信任缓冲机制等方式,有效化解矛盾。

融合赋能成长,争做专业“摆渡人”与“架桥者”。石岭老师提出“双向赋能、螺旋上升”的育人理念,倡导将谈心谈话与家校协同有机融合,构建育人闭环。她提出,辅导员、班主任应秉持融合赋能的理念,将工作角色从“信息中转站”转变为“成长解码器”,构建信任基石;创新动态分类跟进机制,将工作方式从“处理个案”升级为“系统干预”,畅通沟通渠道;持续提升工作能力和技巧,将工作水平从“沟通员”晋级为“家庭系统引导师”,实现持久的育人实效。

本次讲座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工作实际,为辅导员和班主任提供了系统的方法指导和清晰的实践路径。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谈心谈话与家校协同能力,以更加专业的素养守护学生成长,扎实走好育人“最后一公里”。


一审:学工处 丁中燕

二审:学工处 张妍妍、秦黎明

三审:党委宣传部 张书